主页 美容护肤 瘦身美体 服饰服装 女性健康
当前位置 主页 > 瘦身美体 >

李稻葵:商业银行现在虚胖 急需“减肥?瘦身

时间:2012-03-09 20:03来源:未知 作者:8858 点击: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郝红波/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全国政协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两会期间做客中国经济网人民大会堂演播室。他认为,全年CPI能控制在3%左右。物价下降,创造了资源性、能源价格改革的良机,要抓住次机会。李稻葵还指出,银行普遍“虚胖”,这反映出其很难继续为小型、微型机构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减肥”是要把一些质量比较高的资产转移出去。李稻葵指出,商业银行第一轮改革是很成功的。商业银行上市引进了现代的治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非常好。但是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商业银行“虚胖”、“浮肿”,表现在资产规模非常之大。“按去年底数据算,商业银行资产占到P的230%以上,在全世界都是登峰造极的。16家在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市值,占到了A股市值的26%,这也是登峰造极的数字。这个数字背后反映反映的是商业银行很难继续为小型、微型的机构服务了。”李稻葵指出,其实大型商业银行是有动力是给小微企业搞贷款的,但只是缺乏机制。因为大型商业银行的老总都是国务院通过和组织部任命的,他有动力讲政治,但是没有机制。“银行做大了以后,必须搞硬信息,硬信息一搞小微企业没戏了。因为很多银行基层的软信息(小企业是软信息,小企业好不好并非硬信息,也不是快捷信息)很难传递到上层。有动力没机制。”李稻葵指出,这是目前商业银行一个大问题,风险就太集中了。因此,规模如此大的商业银行,必须要搞风险控制。“事实上商业银行自己也抱怨很多,去年占了一万亿利润,但至少一半是留在银行内部。干吗呢?搞资本的补充。而且商业银行融资不断吸纳存款,资金量不够,还要搞八三协议,所以股民抱怨、实体企业抱怨、商业银行也抱怨。这不是‘三赢’,而是‘三不赢’的机制。”李稻葵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把商业银行一些质量比较高的资产转移出去,卖给债权市场搞证券化。

  李稻葵:商业银行现在虚胖 急需“减肥?瘦身,以下为文字实录:中国经济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经济网》人民大会堂两会演播室,现在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老师,李老师您好。李稻葵:网友们好。中国经济网:我们刚刚看到,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国民经济运行的各项数据,我们也第一时间把李老师请来,请李老师对此做一个点评,请。李稻葵:我想这个数字基本上反映了一个趋势,就是我们物价上涨的幅度在逐步下降。跟我之前的预计和预测基本上是相符合的,按照这么一个趋势发展的话,今年全年的物价水平,应该能控制在3%左右。也就是说今年年终,也就是中间部分,今年6月、7月份的同比物价还会进一步下降,还会下降到3%以下,甚至2.5%以下,也就是说今年物价下降,实际上给我们创造一个资源性、能源价格改革的一个良机一定要抓住。

  当然任何的价格问题,任何的宏观经济问题都有不确定性。我刚刚谈3%左右全年物价的预测,没有考虑到,没有考虑到伊朗能源危机,石油危机、可能中部出现的危机,以及突发性的天气因素。不管怎么讲如果不发生重大意外的话,今年应该是价格改革的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年。中国经济网:您认为改革方面我们主要推进哪些措施,因为CPI数字降下来之后,很多老百姓心里可能会踏实一点,觉得我生活成本会降低一些,您在这个宏观层面推进改革,哪些是必须当务之急要做的事情?李稻葵:其实最需要干就是把一些资源性价格要适当做一些调整,包括能源,适当调整当然这个调整过程一定要和政府对一些低收入家庭的补助要同步进行。比如说天然气价格应该往上涨,因为大量的天然气我们是进口来的,如果我们不涨的话,我们不可能调动千百万、上亿的家庭去加入到减少节约使用资源的过程中来,光靠政府搞技术改造潜力越来越小,所以价格的改革,资源的价格改革,天然气水,包括燃油、还有电这些价格都应该适当地调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节约,是为了我们更好一个发展的一个方式。这个改革的过程应该和对低收入家庭的直接补助相结合,同步进行。中国经济网:除了物价方面,网友们比较关注还有一个话题,就是税负的问题,现在很多人都感觉这个P涨得很快,这个数字很漂亮,但是我们税负很沉重的,感觉到自己的收入自己的生活水平,赶不上P增长速度,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李稻葵:税负问题应该分两个方面来讲,从短期来讲,政府应该非常明确,我作为委员,我建议是非常明确对整个社会,对百姓有一个交代,就是去年多增收一万三千亿的税该怎么用,这件事儿非常非常重要,回头会跟大家讲。第二件事儿是长期的,就是如何要改革我们的税制体制,当前这个税制体制是1993年推出的,快20年了。我们中国的20年发展相当于美国,或者发达国家80年,甚至于一百年的发展。你想想看,正常的发达国家一百年发展过程中,税制不改说不过去,将近20年的税制不改说不过去,因为这将近20年我们中国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税制必须要改,要想方设法减轻百姓的税负。从目前的角度来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应该改的是什么呢,最应该改变的是全面降低我们间接税,间接税是什么意思,就是经济流转过程中,企业生产,企业用工房地产出售等等这个交易过程中这个税收,只有降低了间接税税负的话,才能够让百姓感觉到买东西便宜了。才能感觉到出国买东西吸引能力不是很强了,中国物价水平相对于国外也降了。这是关键之关键,同时个人所得税必须要继续改革,现在刚刚破题,刚刚改了一点点,甚至于我讲也许门还没摸到,还没进门呢,所以个人所得税改革大方向,跟现在这个改革不见得是完全一样的。应该是什么,应该是宽税基,所有的收入不管是资本所得,还是劳动所得都要交税。第二,是低的、平的税率要低,税率要平。第三是要计,计是计算的计,计算家庭的负担,计负担,所以整个来讲税制要改革。那么,回过头来讲短期怎么办,短期去年多收了一万三千亿的财政收入是吧,事实上去年是没有赤字的。财政部算出了3700亿的财政逆差,占P不到0.78%。中国经济网:是,很多网友对这个财政部报告也是有一些微辞,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同时我们也比较关注还有一个话题,就是从您微博上看到了,就您提出商业银行需要减肥、需要瘦身,这个在网上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您能不能给我们稍微详细解释一下这个具体的情况?李稻葵:是的,这个商业银行必须要改革,第一轮改革应该是很成功的,也就是商业银行上市了,商业银行引进了现代的治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非常好。咱们肯定它,但是现在出了一个新问题,就是商业银行现在是虚胖,商业银行现在是浮肿。表现在什么,表现在资产的规模非常之大,占到了去年,按今年年底算,占到P230以上,在全世界都是登峰造极的。16家在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市值,占到了A股市值的26%这也是登峰造极的数字,那么这个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什么,反映的是商业银行,它很难继续为小型的、微型的机构服务了,因为银行做大了以后,很多银行基层的软信息,因为小企业是软信息,小企业好不好不是硬信息,不是快捷信息。很难传递到上层,而这么大规模的商业银行,必须要搞风险控制,因为风险太集中了。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必须要搞硬信息,这么一弄你说说看,商业银行还能够为只有软信息,没有硬信息的小微企业服务吗,所以本质上讲是不行的。事实上商业银行自己也抱怨很多,去年占了一万亿利润,但是这个钱很大一部分,至少一半是留在自己的银行内部。干吗呢?搞资本的补充,所以商业银行抱怨,自身在抱怨,股民们抱怨,因为商业银行融资,你不断吸纳存款,你资金量不够,要搞八三协议,所以股民控制、实体企业控制、股民抱怨,实体企业抱怨,商业银行也抱怨,这是三不赢,不是三赢,是三不赢的一个机制。怎么办?必须要把商业银行中间的一些质量比较高的一些资产转移出去,卖给债权市场搞政权化这个一说很多人抱怨了。政权化之后,会不会引来新的金融危机了,这个抱怨,这个关注应该是理解,但是应该说有办法,完全有办法控制他。美国、西方的金融危机并不是资产政权化带来的,而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监管不利带来的,就好象今天我们说长途旅行要坐飞机对吧,这是常识,你到美国坐船行吗?但是坐飞机有风险呀,这个风险是严格管理的,对吧。所以我们商业银行要资产政权化,这相当瘦身于长途旅行要坐飞机,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过程要严加监管,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做了。如果不做的话风险更大,就好像我说,到美国旅行如果不坐飞机坐船我看风险更大,一定要改革。中国经济网:是是,这个刚才您提到小微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大的商业银行没有动力把这个钱贷给他们,所以去年也出现了一个比较热的话题就是民间金融,民间金融业发生了一些问题,特别是通过媒体报道,有些负面的典型的恶性事件出来,您对民间金融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李稻葵:首先我再补充一句话,大型商业银行,有动力是给小微企业搞贷款,因为大型商业银行它的老总都是政府任命的,就是国务院通过和组织部任命的,他有动力讲政治,但是没有机制。我刚刚说银行大了以后必须搞硬信息,硬信息一搞小微企业没戏了,有动力没机制。这是目前商业银行一个大问题,这个我补充一下。好了,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地下钱庄,我的观点很简单,一要阳光化,要合法化承认它,承认它是一个正式金融一个重要的补充,合法化、公开化。第二要监管,要纳入监管体系,那么怎么监管,这个得需要创新,要改革。需要改革,所以我特别希望国家针对某些个别地区,比如温州出台一些试点的方案,不断试点,走一步看一步整个改革必须是走一步看一步不能停顿。中国经济网:还有一个话题比较热就是关于房地产的,去年以北京为代表大城市,推出了令各界觉得比较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当时您作为一个学者也是在网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支持这样调控一些措施,也遭到其他一些学者的抨击,甚至有些言词很激烈,现在房地产新政经过了一年多时间了,您这个观点和态度有没有新的一些变化,或者是有一些预调、微调有没有呢?李稻葵:首先我想作为一个学者,我想做一个简单的声明,所谓一个学者最好的,最光荣的事情就是当少数派,当然了在坚持真理的前提下当少数派。如果总是多数派,我想我们失去了做学者的意义了。对不对,我们学者、学术界不能搞民主,应该要支持、建立在学术研究,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发表不同的观点是吧。所以我仍然坚持我当时的观点,限购令是应该的。为什么这么讲?限购令是退烧药,在高烧之下,这个身体是不能够治病,是不能够恢复的。先要退烧不退烧会把各种器官,各种机能给损害掉。所以限购令应该做,但是限购令仅仅是退烧药并不是解毒药,并不是牛黄解毒丸是吧。解毒药需要改革,需要搞保障房,需要控制地方政府的,卖地的冲动,需要夯实地方政府财政基础,也需要给老百姓拓宽投资渠道,不要把资金都投入到房地产中去,也要保障房,也要让加薪层不着急买房子。加薪层有房子可以住对吧,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一年过去了,我再强调一个观点,当时我也讲了,一年前我就讲这个观点了。我说限购令一定是不完善的,肯定仓促的限购令,我当时就讲了限购令方向对,但是细节,细节要改善,我说太急、太猛对不对。所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讲到房地产的时候,用了一句话非常精准,说要严格执行房地产的调控令。对吧,严格执行关键词,第二关健词是逐步完善。要逐步完善抑制投资性、投机性的需求的政策,对吧。逐步完善是肯定需要的,回过头来看,当时的限购令去年2月份出来,非常仓促。这么仓促的限购令,难道不需要去完善吗。当然需要完善,所以我的关键是,限购令还要进尺,因为现在的病根没有除,一旦退烧剂、退烧药不服用的话,还会发烧。但是要完善,完善的原则是什么?就是要抑制投资性、投机性的需求,但是要保护,要引导刚性需求,或者基本需求。中国经济网:我们也看到经过一年之后,有一些地方原来执行这个限购令,心在有放松的趋势,有一些城市出现这种情况,您觉得一旦这个限购措施有一些放松,房价会不会出现报复性的反弹呢?李稻葵:如果简单地放松限购令的话会反弹,因为病根没有除呀,资金还是很多,投资渠道并不多对不对。因为很多百姓还是觉得买房子可以赚钱。这是非常实事求是的观点对吧。所以我的观点是,如果就简单的,如果简单的放限购令搞微调的话不可取,价格会反弹。但是,如果是奔着进一步控制投资性、投机性需求,同时放开刚性需求,如果按这个原则去完善限购令的话,价格不会反弹,交易量会上升,这是应该做的。中国经济网:好,今天我们跟李老师也交流了这么长时间,很多观点我们都觉得很精辟,也很希望能够有机会再次听到您来给我们讲解。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在这里告一个段落,我们感谢李老师的光临,谢谢您。各位网友再见。

  相关专题:

  2012两会财经报道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08-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