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创意推广中心与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银妆霓裳——黔东南民族服饰精品展”20日亮相上海三民博物馆,近70套千余件精湛的民族服装和饰品,展示了黔东南少数民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前来参观的上海市民纷纷表示“太精彩了”。 黔东南民族服饰精品亮相上海?,黔东南民间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不少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展览期间,工艺师现场展示、介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技艺,包括苗族银饰、蜡染、芦笙、锡绣、破线绣、苗族剪纸、泥哨和中国”八大名砚“之一的思州石砚等。 展览由“代表性服饰”、“民间工匠现场工艺展示”和“特色工艺品”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红色绣花、图案生动夸张的苗族女盛装和头包亮布头帕、头帕一端由头顶里端向上做一个花样造型的侗族男古盛装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特意从松江赶来的马丽娟参观后告诉记者,这些黔东南民族服饰端庄精美,配饰美观,让人大开眼界。 在工艺品展区,记者注意到银饰“梦回鼓楼”颇具特色。现场的一位侗族小伙介绍说,服饰这是依照侗族鼓楼为原型,鼓楼的尖顶处筑有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吉祥平安,鼓身有彩绘和浮雕,是侗家人生活的写照。 据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世居着苗、侗、汉、水、壮、布依、瑶、土家、仡佬、畲等十个民族,现在共有33个民族,是中国最大的苗族侗族聚居地。在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民族服饰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来源:中新网 编辑:郑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