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9日,模特在展示贵州苗族中部方言区的代表性女装头饰。新华社记者杨宗友摄 今日传播讯(记者黄小胜)第九届民族运动会组委会9月9日在贵阳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代表性服饰(头饰)”以及“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名片”。 少数民族文化名片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代表性服饰(头饰)发布,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他们都拥有各自具有代表性的服饰以及独特的文化符号。作为省长基金课题,“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代表性服饰(头饰)”以及“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名片”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实现圆满结题。评选出17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节名片,每个民族1个。如苗族的名片是芦笙;布依族是六月六;侗族是侗族大歌;水族是水书等等。推荐出17个世居少数民族代表性服饰(头饰),每个民族5套。 发布会现场,模特们将推荐服饰一一展示,吸引着中外记者纷纷聚焦。 据省民委新闻发言人吴军介绍,省民委将与相关宣传、文化、旅游部门一起,将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名片确定为民族论的形象标识,并申请专利。     2011年9月9日,模特在展示贵州毛南族代表性女装。新华社记者杨宗友摄 附“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代表性服饰(头饰)”“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名片”展演解说词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他们都拥有各自具有代表性的服饰。这些民族服饰宛如璀璨的画卷,或深邃,或古朴,或绚丽……总令世人惊叹。翻开她,我们欣赏到民族历史的印迹、民族的期许与崇尚、民族的标志和表征。 现在向我们展示的是贵州省苗族东部方言区的代表性女装。主要流行于铜仁地区。这款服饰最引人注目的是头上的大包头,在民间它是用长达10余米的青色头帕缠裹而成。 现在走向我们的是贵州西部方言区的苗族代表性男装。该套服饰主要流行于威宁地区,通常被称为“大花苗”。由于这支苗族多居住在高寒山区,并从事着畜牧业生产,因而厚重的纯羊毛披肩成了他们服饰的重要部分。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贵州苗族中部方言区的代表性女装。主要流行于巴拉河流域的雷山、凯里、台江等地。硕大无比的“银角”、佩戴银饰繁多的“雄衣”,以及锦上添花的“花带裙”,是这一苗装的特点。 现在款款向我们走来的是贵州布依族代表性女装。这两套服饰是2007年3月,经贵州省布依学会推选制作的布依族新款女装。一为裙装、一为裤装,它们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既不脱离现实生活中布依族穿戴的基本样式,又融合了现代服饰的审美观点和潮流。因此服装一经推出即得到布依族领导和群众的普遍认同,并在布依族地区流行了起来。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贵州北部侗族代表性女装。该套服饰主要流行于锦屏平秋地区,为右衽大襟裤装,盛装时配以精美的刺绣云肩与圈型银饰项圈,使服饰增添了独特魅力。 现在向我们展示的是贵州南部侗族代表性女装和男装,服饰主要流行于从江、黎平地区。女装为开胸对襟裙装,是炎炎盛夏侗族妇女的惯常穿着。男装以艳丽的刺绣装饰和羽毛裙装,传承了古侗人的男装特征。 现在走向我们的是贵州土家族代表性女装。主要流行于沿河、思南等地,服饰以大襟围腰裤装为特色,简洁舒适而又大方。 现在向我们展示的是贵州彝族代表性男装和女装。服饰主要流行于威宁地区。男装为春秋装。彝族有“白色天父,黑色地母”的说法,因此,服色选取黑白相配。男装上的英雄结和披风是彝族从远古传承而来的服饰特点。女装为夏装。这一服饰装束被川、黔、滇等地区的彝族所普遍采用。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贵州仡佬族代表性女装。该套服饰主要流行于遵义地区,为特制的礼仪服。穿圆领右襟长袖短衫,外套贯首服,下装着桶裙,传承了仡佬族传统女装的特点。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贵州水族代表性女装。该套服饰主要流行于三都、榕江、雷山地区,为姑娘出嫁时的传统结婚盛装,头部饰银凤冠、插三叉状凤尾银插,颇似凤凰,是水族女子婚装的标志。 现在向我们展示的是贵州回族代表性男装。该服饰套服饰是回族男子的流行装,由经帽和长袍组成,一般在礼拜和节日活动时穿戴。 现在走向我们的是贵州白族代表性女装。该套服饰是从云南大理引进来的白族服饰――“金花装”。其服饰色彩以白色为主,反映了白族在服饰上的用色崇尚。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贵州壮族代表性女装。该套服饰主要流行于从江地区。贵州壮族服饰体现了与当地苗侗服饰文化的交融性和区域性特征。 现在向我们展示的是贵州瑶族代表性男装,该套服饰主要流行于荔波地区,以其所穿白裤而得名“白裤瑶”。 现在摇曳生姿款款向我们走来的是贵州瑶族代表性女装,该套服饰主要流行于从江西山地区。这套服饰为俗称“盘瑶”或“板瑶”的婚装。服饰以其头饰形似两座山峰的高架帽为特色。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贵州畲族代表性女装,该套服饰主要流行于麻江地区,是经过改装的畲族服饰,但亦严格执行了贵州畲族“着裤不着裙、衣必过臀”的规制。服装上的“回头凤凰”刺绣图案与闽浙畲族凤凰装具有同源性,反映了贵州畲族强烈的集体记忆和族群情感。 现在向我们展示的是贵州毛南族代表性女装,该套服饰主要流行于平塘地区。这套服饰为少女装,包“腰箩帕”,是毛南族作为本族与外族相互区别的标志。 现在向我们昂首走来的是贵州蒙古族代表性男装,该套服饰主要流行于大方地区,它传承了传统蒙古族草原文化的服饰特征。 现在向我们展示的是贵州仫佬族代表性女装,该套服饰为未婚仫佬族青少年女装,主要流行于麻江、福泉、凯里等地。 现在走向我们的是贵州满族代表性女装,该套服饰主要流行于黔西地区。扇形冠,名为“扁方”,俗称“旗头”,是满族女子最具特色的头饰。旗袍样式美观大方,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 现在向我们展示的是贵州羌族代表性女装。该套服饰主要流行于铜仁地区。羌族年轻女子的头帕鲜艳多彩,以包四方头巾为特色。 十七个民族十七朵花,她们开在山花烂漫的原野,她们开在物产富饶的山间,她们开在祖国的大花园,她们特有的馨香和美丽成了贵州的代表、贵州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