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网讯(晚报记者戴凛)目前,我国对服饰文化研究甚少,加之西方流行文化的影响,传统服饰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并处于逐渐消亡的状态。株洲,炎帝陵寝之地,中国服饰名城。如果能在这里设立“中国炎帝服饰文化研究所和博物馆”,那么对于保护中国服饰文化遗产,促进炎帝东方文化的推广与交流,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或许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刘晓武:可建博物馆保护中国服饰文化遗产,带着这样的想法,全国人大代表刘晓武向本次大会提出了“关于设立‘中国炎帝服饰文化研究所和博物馆’”的建议。 服饰产业需要文化“软实力” 刘晓武说,经过细致调研,他认为就炎帝文化影响力而言,有必要设立相关的研究所和博物馆。 他说,“织麻为布、制作衣裳”是炎帝八大功绩之一,炎帝是服饰文化的鼻祖。 另外,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服饰产业发展快速,但将传统文化注入服饰产业和服饰企业中去的甚少,这影响到我国服饰文化和服饰产业的发展。 此外,服饰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服饰文化,这不仅限于服饰的设计、生产、销售和盈利,更重要的是树立服饰文化品牌,将传统的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有机融合,可增强服饰产业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株洲建馆条件成熟 “建立‘中国炎帝服饰文化研究所和博物馆’,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服饰文化之举,而我市的芦淞服饰城就具有较为成熟的条件。”刘晓武说。 首先,我市作为交通枢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其次株洲芦淞服饰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其服饰产业集群效应和现代商业服饰文明已凸显;此外,株洲芦淞服饰城在我国服饰界已享有一定知名度,因此株洲具有传承炎帝文化和服饰文化的地域条件。 株洲芦淞服饰城还具备承接建设“中国炎帝服饰文化研究所和博物馆”的能力。如湖南株洲金冠服饰文化传媒大楼,已为创建研究所和博物馆做了项目研讨、场地规划等大量的前期工作。 传承文服饰化,提升城市形象 “中国炎帝服饰文化研究所和博物馆”到底又该如何运作? 刘晓武说,可采用政府以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为主,运营商以服饰文化研究交流、展示发布、网络传媒等为辅的模式,建成一个公益性文化研究馆所,承担起炎帝文化和中国服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任。 同时,在株洲建设“中国炎帝服饰文化研究所和博物馆”。可依托芦淞服饰城人、财、物流动量大的优势,避免国内博物馆普遍存在的“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局面,从而有利于拉动服装、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株洲城市形象。 字体:小 相关信息: ·株洲市政协委员李娟:将炎帝故事写进小学教材 ·《中国炎帝陵志》初稿已成 ·梅克保:精心筹备、全力以赴办好“2011海峡两岸神农文化祭” ·“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祭”即将启幕 ·湖南神农炎帝研究会昨成立 ·“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祭”10月举行 ·炎帝陵祭祀将以植树取代镌立石碑 ·“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祭”将于10月举行 ·国务院三峡办党组成员张宝欣一行来炎陵祭祀始祖炎帝 ·炎帝陵昨举行近年规模最大的民间祭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