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ef=慧聪服装网】服装界有一句戏言:我们与农民一样靠天吃饭!对于防寒服饰等季节性产品而言,更是如此。2月初,欧洲大部分地区被近30年来最强烈的寒流袭击,部分国家和地区气温创下同期历史最低。本应是迎接春天的时候,欧洲大陆却正在遭遇严寒的肆虐。 气候预警:服装企业须“用天吃饭-服饰,不过,正是这场“寒流风暴”却意外地让中国一些服装企业迎来了一个“春”。石狮的不少防寒保暖产品出口企业突然接到了不少来自欧洲的紧急订单。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不少服装企业,发现他们正在加班加点,开足马力保证这些欧洲订单按时按量完成。 “欧洲寒流”让订单纷至沓来 “今年正月初十我们就已经接到了10多份订单,这是意想不到的。”一家服饰外贸公司的副总经理卢先生介绍说,该公司主要从事羽绒服等防寒服饰的接单和开发业务,产品大部分出口到欧洲国家,卢先生说,欧洲的这股寒流给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为此,他们原来计划让工人在元宵节后才开始上班的,但接到这些订单后,不得不催着工人提前返厂。 意外收获的不仅这家服饰外贸公司,春节过后,原本应该为订单发愁的奔服饰豪服饰张厂长同样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原本2012年的订单应该是现在签订的,而今年与往年有所不同,在2011年底就已经订完了。”张厂长介绍,今年的订单不仅早,而且较前一年还有了近15%的增长。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不仅因为“欧洲寒流”而收获的外贸订单增多,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销售形势也因气候因素和企业对流行趋势的不断钻研而呈现上升态势。某服装企业营销总监孙先生说,今年天气比较特殊,人们通常感觉过完春节就直接进入春天,想不到的是,上个月冬装销售依然火了一把。 不怕成本高就怕没订单 原材料价格高企、人民币升值不断、用工成本节节上升、欧债危机使海外消费力“缩水”,这让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企业日子越来越难过。石狮市鑫键服饰副总经理罗龙东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次要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我们可以转移成本;欧债危机国民也要穿衣,只是需求会相对少一点。” “有订单就有利润,这是业内公认的真理。”业内人士指出,企业的倒闭不是因为利润的单薄,这当中既有自身经营管理的原因,也有突遭意外的不幸,但总结起来还是由订单来决定的。“商人在商言商,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一切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等目标。”该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举例一小型加工型服装企业在接单过程中,肯定会合理精准计算各类成本,以一条西裤四十元的订单计算,一年加工50万条,除去原材料成本、工人工资、正常消耗及上缴税收外,平均下来纯收入可达300万元以上。 打破“靠天吃饭”魔咒 一直以来,大多数服装企业都是提前半年设计出样衣,然后召开春夏或秋冬订货会,最后根据代理商或国外采购商的选择来决定大批生产的服装款式。然而,服装企业和代理商都没有第六感官,更不能先知先觉,谁也算不准半年后的气候会怎样?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准确提前掌握气候变化可决定生死前途。那么,能不能将“靠天吃饭”变为“用天吃饭”?经济学界有“一度效应”之说,也就是气温发生1℃变化,商品的销量就会随之发生较大改变。 相关阅读: 2012“责任年”法派集团以传递发展信心 工商联:关于明确纺织服装行业主管部门的建议 电商品牌进严冬期玛萨玛索调整营销战略 纺织服装产业气味营销勾引你的鼻子 女性内衣巧走“礼服路”满足着装需求(图) 各地服装业的迅速崛起推动产业规模化 十年诺奇借“快时尚”突围创新模式引领产业提升 2012年1月份香港服装零售量上升统计情况分析 以华服为弦乐报喜鸟奏响国粹文化品牌韵律 梦娜祙业第3度冲关上市浙江两袜企拟IPO 乔丹体育回应商标纠纷称受多项法律法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