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美容护肤 瘦身美体 服饰服装 女性健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服饰潮流 >

服饰养生 靠自然

时间:2011-10-01 14:21来源:未知 作者:8858 点击:

  如今到处在谈食品安全,大家最关心的好像是吃什么不致损害身体。实际上,穿什么才能不对人身健康造成伤害,也是至关重要,甚至是迫不及待的事。

  中国古人讲究夏穿葛、麻、丝,冬用动物皮。当然,现在这么多人,地球上人口已向百亿进发了,而动物正在减少,再穿动物皮是不可能的了。不过,这里显示出一点,就是古人着装选料时,是顺应自然的。人与这些动植物共同生存在一个大自然的空间中,如植物纤维,如毛类动物纤维,还有蚕吐的丝,贝含的珠等。

  服饰养生 靠自然,服饰《诗经》中写道:“丘中有麻”、“不绩其麻,市也婆娑”。苎麻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很好的植物纤维,它洁白清爽,清凉离汗,夏天穿它再热也会透气,衣服不贴身,古乐府诗中赞誉它:“宝如月,轻如云,色如银。”同时有一种葛,也是可以剥取纤维的,夏日穿上它吸湿散热快。《韩非子·五蠹》中写“冬日麑裳,夏日葛衣”,描绘的就是古人一年之中着衣的材质。棉花在中国发现使用都不及葛麻早及普遍,但在《后汉书》、《晋书》中也都有记载了,当年叫“吉贝”。元代黄道婆是有名的棉纺织家,她对棉花种植、采籽、轧籽、织布的贡献,使她的家乡也美名远扬,一句“松江衣被天下”就可看出黄道婆所创造的经济效应。到了明代,棉花使用普遍,就可以“不麻而布,不茧而絮”了。

  那么,舍弃这些天然材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1937年美国人发明“聚酐胺纤维”,就是我们称作尼龙的化学纤维;1940年英国人发明“聚酯纤维”,就是我们说的涤纶;1948年起欧洲人发明了“粘胶纤维”,1955年瑞士人发明了“硝酸人造丝”,上世纪50年代后“聚丙烯腈纤维”大量使用,我们多用来织毛衣。60年代起,中国人衣服材质中有了一种最时髦的叫“的确良”,实际上就是涤纶。

  说涤纶冲击了中国人的审美观,一点儿也不过分。因为涤纶纤维衣料很薄、挺括,洗后易干而且不变形,当时觉得比皱巴巴的棉布强多了。但是穿一阵儿才发现,它不透气,夏天穿起来其实很热,还有一点不好的是透明,这对于当年还相当保守的中国人来说也添了不少麻烦,女性们害怕的确良小褂里露出胸罩,尽管那年头胸罩很宽大,但人们还是在胸罩外再套件宽肩棉质背心,然后再穿的确良衣,那还凉快什么?不过那绝对是中国“”前后一个跟衣服材质有关的“里程碑”意义的着装方式。

  如今各种人造纤维,包括化学纤维和合成纤维充斥市场,有人曾问我,什么是太空棉?我说,太空棉原名被称作“慢回弹”,是20世纪60年代时美国太空总署下属美国康人公司研发的,是一种开放式的细胞结构,具有温感减压功能,可保暖并吸收人体压力,最初应用于航天业。它采用粘合法和针刺法,也属于涤纶类。同时采用薄膜为聚乙烯塑料薄膜,加一层铝钛合金。一听就是诸多化学物质构成的衣服,虽说在某些方面可能确比纯棉好,但也不能忽视它与人体的契合肯定是无益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08-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