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美容护肤 瘦身美体 服饰服装 女性健康
当前位置 主页 > 女性情感 >

女性情感走进徐志摩感情世界的三位女性-搜狐滚

时间:2012-03-28 11:39来源:未知 作者:8858 点击:

  生性风流浪漫的大诗人徐志摩,其短暂的一生除了留给人们许多优美的诗文外,其浪漫别致的恋情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1931年11月19日,济南西南部山区的党家庄一带的空中伴随着一声巨响,从南京飞往北平的济南号邮政飞机失事。然而谁也料想不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诗人徐志摩就坐在这架飞机上。在巨响声中,结束了他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艺术生命。消息传出,令徐志摩的崇拜者们悲恸不已。但在悲伤的人群中,有三位女性的表现格外引人注意。他们分别是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现任妻子陆小曼。他们两位陪伴在徐志摩的灵柩旁,哭得格外伤心。但此时远在北平,还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建筑学家因要为外国使节举行中国建筑艺术方面的专题演讲,而不能前往送别。据说徐志摩此次遇难是专为这次演讲而前往北平捧场的。没承想却遭此大难,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面对徐志摩的意外早殇,中国现代史上三位美丽的才女在流露出悲伤的同时,还有各自埋藏在心中的一份个人情怀。作为离异的前妻,张幼仪的内心肯定有一份“怨”;作为现任正式妻子,陆小曼心中则有一份“悔”;作为心灵之己的林徽因心中则拥有一份“憾”。

  女性情感走进徐志摩感情世界的三位女性-搜狐滚动,女性情感徐志摩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富商之家,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15年浙江府中学堂毕业后,先后入沪江大学、北洋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求学。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师从国学大师梁启超,并深受器重。1918年赴美国留学,先入克拉克大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并于1920年获得该校的硕士学位。1921年春入剑桥大学,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影响,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10月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并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加了著名的文学研究会,同时与胡适等人成立新月社。此后至1931年乘飞机遇难,基本上都是在从事文学创作和教学工作。其一生的最大成就集中体现在诗歌方面,其诗歌大多表现的是理想和爱情。这位生性浪漫的诗人,一生与三位著名的才女发生了刻骨铭心的感情纠葛,并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一段才子佳人式的爱情让后来人纷纷评说。

  徐志摩的第一位夫人,张幼仪,名嘉玢。出身江南名们,是一位非常贤淑的中国传统女子。有人回忆说,“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秀外慧中,亲故多乐于亲近之,然不呼其名,皆以二小姐称之。”徐、张二位是在浙江老家奉父母之命结合的,二人的婚姻是由父母包办的封建婚姻。婚后第二年,徐志摩便北上求学,小两口离多聚少。这位生于名门的传统女性不愧为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孝敬公婆,掌财理家,样样做得十分得体。徐家是江南有名的富商,家里开办有电灯厂,蚕丝厂,布厂,徐裕丰酱园,裕通钱庄等。张幼仪一结婚便开始帮助公公理财,很快便赢得公公的信任,公公便将经营管理工作全面交给了儿媳。徐与张婚后离多聚少,然而两人多有书信往来,感情当时是相当和谐的。1921年徐志摩与张幼仪在英国团聚,并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短暂而又甜蜜的爱情生活。不久,才艺双绝的林徽因在父亲林长民的陪伴下在英国求学。林氏的出现搅动了徐志摩那根原本灵敏的爱情神经。徐志摩芳心另有所属,于是在1922年三月,在德国柏林,与张幼仪协议离婚。证人是中国文化界的名流吴经熊、金岳霖。张幼仪为徐志摩生有两子,一名夭折于德国,另一名由张幼仪抚养成人。张幼仪被徐志摩称为是一个有胆量,有志气的女子。他看到徐志摩移情别恋之后,便毅然答应了离婚,并在德国学业有成,回国后在上海静安寺路开办了近代中国第一家时装公司—云裳公司。后又创办了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生意很是红火了一阵。再后来甚至从政,当过民社党的执行委员兼财务部长,1949年后,他移居香港,和著名中医苏季子缔结了一段良缘。

  徐志摩与林徽因是一对心灵上的知己,但却上演了一幕“无言结局”的未了情。徐志摩在北大读书时,就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林长民是当时的教育总长。由于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得意弟子,梁又担任当时政府的司法总长一职,自然和林长民交往甚多,徐志摩自然在梁府常见到林长民。林长民很有个性,锐气逼人,能言善辩,谈锋极健。他和徐志摩一见如故,并结成了忘年交,林常以“小友”称呼志摩。1921年初春,林长民赴英,一是游学,二是送爱女林徽因到英国读书,林徽因正值芳龄,徐志摩一见钟情,又是写诗,又是通信,又是约会。两人朦朦胧胧,却热热闹闹地恋爱起来。林徽因知道徐志摩是作了丈夫的人。她要求徐志摩先离了婚再来谈他们的情事。后来徐志摩果真离了婚,可林徽因却悄悄地回国了。林徽因回国不久,便和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相爱。但没有立即举行订婚仪式,这又使得徐志摩旧情复燃,紧追不舍。没有马上订婚是梁启超老先生的意思。一是检验一下林徽因对自己儿子的感情。梁老先生知道自己的爱徒徐志摩还在热恋着林徽因,林又受过西式教育的浸染,深怕两人重拾旧欢,驳了梁家的面子。基于此,他要儿子和林徽因双双赴美求学,学成之后,再订婚和结婚。二是怕梁、林的立即订婚,给热恋中的徐志摩以重击,毁了自己这位心爱的弟子。老先生的苦心徐志摩自然不知晓。为了追求林徽因他从英国回到中国,从家乡追到北京。但林徽因既然已经答应作了梁家的儿媳妇,徐志摩的追求自然也就落空。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和林徽因相伴左右,担任翻译工作,两人还同台演出了泰戈尔的短剧《齐德拉》。两人此时日日相见,却无言倾诉钟情,只是徒增内心的痛苦。192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订婚,第二年在加拿大结婚。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感情如何?为什么和徐志摩刚一中矢便折翼而返,绝情于志摩却又藕断丝连,书信往来不断呢?身为名门之秀,梁府之媳的林徽因至死一直保持沉默,而且徐志摩写给他的大量书信和诗文,至今下落不明,也不知落入如谁手,此中肯定另有难言的隐情。

  对徐志摩一生影响最大的女人,当是陆小曼,陆小曼,名眉,江苏泰州人,卒业于法国圣心学堂,自幼聪慧活泼,中西文学功底扎实,又通音乐,绘画,且有小说,剧本行世。其父亲陆宝早年留学日本,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司长长达二十余年。小曼自幼在上海幼稚园度过,八、九岁时方才随父到京。1920年,由其父母选中王庚为婿,王庚曾留学于美国的西点军校,和艾森豪威尔是同窗,就职于北平警察局。陆小曼生性活泼好动,其夫却严谨有度,不苟言笑,葆有军人之风。徐志摩与陆小曼在1924年冬或1925年春在北京的交际场相识,此时正值林徽因芳心已定,徐志摩极度空虚之际,正如郁达夫所言。“忠厚柔艳如小曼,热情诚挚如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放火花,烧成一片,那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更那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后来历经波折,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然而有意思的是,徐、陆举行的结婚大典真是旷古未见的奇特婚典,他们二人执意邀请老师梁启超证婚,但老先生不肯,志摩却一再坚持,最后粱任公答应只有让他在婚礼上行训斥礼,他才做证婚人,不得已,徐志摩只好答应。婚礼那天,梁老先生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得二人抬不起头来。“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性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婚典之后,徐志摩和陆小曼便南下定居上海,过了一段富有诗意的爱情生活。但是好景不长,陆小曼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有人伺候的贵妇人生活,再加上频频出入各种交际场合,陆小曼养成了挥霍无度的生活习惯,这使得原本衣食无忧的徐志摩在经济上入不敷出,尤其是他离婚再娶未得到父亲的同意,一下子惹怒了父亲,老人一气之下在经济上断了他的来源,让生性浪漫的诗人尝到了现实生活的艰辛和维持家庭的艰难。于是他只好拼命地教书创作,后来为了挣钱常常兼几个大学的课程,仍无法贴补家用,甚至靠借贷度日。尤其让志摩不能接受的是,陆小曼认识了一个名叫翁瑞午的越剧小生,两个人如胶似漆,整日在烟榻上浑浑噩噩地吸大烟。徐志摩虽然多次耐心的规劝,小曼非但不改,反而大吵大闹。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结合无疑是悲剧。徐志摩的单纯浪漫,不善驾御:陆小曼一味的任性,风流与无度挥霍,使他们的合欢不能久长。然而有意思的是,徐志摩的遇难却敲醒了陆小曼的灵魂。自此,她戒了烟瘾,逐了翁瑞午,青灯守节,闭门思过,潜心搜集志摩的诗文,后来编成《徐志摩全集》,并在全集的跋《编就遗文答君心》一文中表达了他对徐志摩的忏悔之情,然而这一切似乎来得太晚了。

  在这三位女性中,与徐志摩最有共同语言的是林徽因。两人的教育背景相似,并且有着共同的爱好,诗歌创作。徐志摩终生视林徽因为缪斯女神和红颜知己。但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两个最应该走到一起的人却并没有走进婚姻的殿堂,彼此靠鸿雁传书,排遣心灵的痛苦,徐志摩也正是为了这位心灵上的知己的一场演讲,而只身登上飞机前往北平,没承想这竟是一条不归之路。诗人走了,却把永远的痛苦留在了三位女性的心中。特别是林徽因更是痛彻心扉,在徐志摩去世后,不断有诗文对其缅怀。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08-2011 All Rights Reserved.